台灣的電影有多久沒讓我們感動了?或者說你多久沒到電影院看國片了?
姚宏易《愛麗絲的鏡子》和陳懷恩的練習曲》都是過去曾與侯孝賢合作的攝影師初執導筒之作,也恰好都在去年完成拍攝、今年上映;不同的是,姚宏易抓準年輕世代帶點叛逆的主題,卻中規中矩地延續了侯導一貫寧靜淡泊的影像風格,像極了《最好的時光》第三段夢的前傳;而陳懷恩不僅保有侯導電影常有的在地純樸之美,更能夠在敘事結構和氣氛營造上開拓出一些新局,實在令人感到欣喜並值得大大地給予鼓勵。
故事架構很簡單的電影,你要說他是紀錄片也未嘗不可。
如果說,電影影像的本身即具有詩意的話,這部電影以電影影像可以完成的詩意性,呈現了台灣的土地,島嶼的風景本身賦予了影像詩意性。這裡,我看見一種誠懇的態度。彷彿辛辛苦苦地要敬告在座各位,台灣這塊島嶼有多麼美,你可以不需要什麼豪華旅行配備,如果夠勇敢,拎著腳踏車就可以上路,這些風景就會在你的旅途上一一展現。 透過11個旅途中遇到的人,講述著這簡單的140分鐘,每段小故事都讓我刻骨銘心。
在花蓮之前遇到一個來自立陶宛的模特兒,兩個在「聽」跟「說」方面同樣有障礙的人,卻在等火車的時間,分享彼此旅行中的素描與照片,利用「看」而達到心靈的交流,共度一段浪漫時光。但即使你我去向不同,各自一方,卻能連成心的迴路。
在蘇花隧道裡面,明相要克服身後的大卡車跟黑暗,轟然的回音,加上川流不息的車陣,讓明相倍感壓力;看了我也滿擔心的。
吳念真那段真的是讓我超有感觸,吳念真帶領著阿媽團,早上去抗議,下午就去看海,裡面吳念真指向海邊的消波塊說那是台灣的肉粽(笑),又說這肉粽可以擋海,因為人懶,所以丟下去拿來當防止海浪侵蝕 的道具,他半開玩笑地說:「以後阿媽你們子孫長大了,說不定還會以為這是從海底長出來的!」
真是充滿諷刺跟深省啊!
十一段故事也說了十一段台灣人的特色和景色,不同的地方 也有著不同的故事,我不是很懂鄉下人聚在一起的熱鬧,可是我知道那些畫塗鴉的人用力往前跑逃開後頭的衝勁,每個人共鳴的 地方不見得相似,練習曲努力用力奮力講述了這些故事,也許走到電影院,坐在那裡,隨著螢幕裡的人記憶起你我的童年跟對於這個土地的回憶,一定有某一個點會觸動你心的。
幾年前小棣老師的赴宴已經讓我體會生命之可貴,台灣之美,這次走進電影院又一次的體會台灣的美麗。
曲子不停練習中。旅程從未間斷過。生命隨時上路中。
- May 12 Sat 2007 01:18
練習曲看完的心得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